前来门诊就医的慢性疼痛患者众多
上级专家与中心医师联合为患者会诊
康复医师团队用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为患者治疗
康复治疗师团队用现代康复技术为患者进行运动训练
康复治疗师团队为患者进行体姿体态调整宣教
随着我国慢性疼痛患者数量的增加,疼痛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议题。
2023年以来,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医院多为“二级以上医院”。近年来,国家政策鼓励与支持基层开展社区康复和疼痛诊疗服务,各地也正在推进相关项目的建设。
把视野放在石狮。今年,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基层率先开展慢性疼痛康复工作,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如今,成效已经有所显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近、连续且高效的疼痛健康管理。
全市基层率先: 湖滨开设疼痛康复门诊
不久前,居民李阿姨参加了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老年人免费体检。在这次体检中,她向医生反映了自己长期以来的肩关节疼痛情况,医生初步判断她患有肩周的慢性疼痛,并为她转诊至疼痛康复门诊做进一步检查。
在疼痛康复门诊,李阿姨接受了专业的疼痛评估,结果显示,她的肩关节疼痛与长期劳损未痊愈有关,存在肩袖撕裂,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康复治疗。针对李阿姨的具体情况,门诊医生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康复治疗计划,融入中医传统治疗理念和现代康复医学技术,如,PRP富血小板血浆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
经过定期的随访和治疗方案调整,如今,李阿姨的肩关节疼痛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以前总觉得疼痛是个小问题,忍忍就过去了,现在才知道专业的疼痛管理有多么重要。”她感慨地说。
“慢性疼痛不同于急性疼痛,不是突如其来的剧烈痛感让人难以忍受,而是更像一种绵长的折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患者的身心。因此,对慢性疼痛的有效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副书记曾程浩告诉记者,中心接诊的疼痛患者以颈腰椎病、肩关节和膝关节疼痛问题居多,其次还有四肢关节的疼痛,如广为人知的“网球肘”“高尔夫球肘”“妈妈手”“跑步膝”“弹响指”“韧带撕裂”“半月板损伤”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
面对庞大的患者群体和复杂的疼痛问题,中心先后派遣5名科室医生前往上海、广州、湘潭、福州等地的知名医院进修和研学,并与泉州市中医院等上级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在社区一级大力持续推动慢性疼痛学科建设。
今年5月,中医康复科顺利开设疼痛康复门诊,推出疼痛评估、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定期随访等一站式服务,为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疼痛管理。
引入新型治疗手段: 患者康复时长缩短50%
“疼痛康复门诊开设后,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注射、刺络放血及中药等中医传统诊疗技术,与理疗、运动疗法、肌内效、整脊等现代康复医学技术,来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曾程浩告诉记者,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传统治疗手段,门诊还引入新型治疗手段,为患者带来福音。
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它结合超声波的精准定位和针刀的微创治疗优势,能够在不损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对疼痛源头进行精准“打击”。目前,这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类慢性疼痛的治疗,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同时,由于其微创、安全、无痛的特点,也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和青睐。
居民蔡先生来到门诊就医时,自诉右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难忍、无法入睡,门诊经过检查发现,他的右上肢外展肌力仅有1级。在此之前,蔡先生已通过针灸、理疗等传统手段治疗3个月,可没有明显好转,门诊医生决定通过超声可视化的水分离技术和PRP富血小板血浆为他进行治疗,一段时间以后,他的右上肢外展肌力成功恢复到4级,上肢其他肌肉力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日常生活中不再疼痛不已。
“这个病例说明,超声可视化的精准治疗效果非常好!”曾程浩进一步说明,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是在肌骨超声仪的引导下,通过注射葡萄糖水、生理盐水、消炎药物或者PRP,来对局部软组织的粘连损伤进行分离和治疗,进而提升康复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此前,社区还未引入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时,需要接受此项技术治疗的患者要转诊到上级医院,如今,他们在‘家门口’已经能享受便捷治疗了。”曾程浩指出,截至目前,这项新技术已经让500多名患者受益,其中,有85%的患者表示疼痛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时长缩短50%,且有90%的患者3个月内疼痛没有复发。
针对个别疑难病症,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积极探索与上级三甲医疗机构、康复机构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模式,推出联合诊疗服务,让这类患者足不出社区也能轻松解决问题。疑难病症经过专家团队诊断并出具治疗方案后,由中心团队提供持续的康复治疗。
家庭医生签约助力: 慢性疼痛管理纳入增值服务
那么,哪类人群容易受到慢性疼痛的困扰呢?
曾程浩指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久站的工作人群往往伴随着脊柱和关节的劳损,而经常运动健身的人群也容易出现关节和肌肉反复伸缩使用造成的劳损。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慢性病人群和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对象,也通常合并存在许多慢性疼痛的问题。
当前,居民对于疼痛医学的认识相当有限,多数人认为,疼痛不是病,忍忍就过去了,须知,慢性疼痛也是身体的一个“求救信号”。自疼痛康复门诊开设以后,湖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慢性疼痛管理同步纳入家庭医生签约增值服务范畴,加强对这两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结合每年的免费体检工作,对这两类重点人群进行筛查,当发现签约居民出现慢性疼痛问题时,则转诊到疼痛康复门诊,由康复门诊的医生为其进行一次免费的疼痛评估,并提供一次免费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定制。
“疼痛管理期间,康复治疗师会进行定期随访,监测签约居民的疼痛状况,及时调整治疗策略,确保居民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得到持续的关注。”曾程浩表示,同时,康复治疗师还会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居民了解慢性疼痛的原因,并结合居民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等因素,提出改善建议,帮助居民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疼痛的发生。
(记者 黄翠林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