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养老服务从业者:愿用青春守护夕阳

2024年10月24日 11:40

养老产业已成为当代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产业之一,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走进养老院,用他们的青春守护夕阳。他们为什么愿意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养老机构?近日,记者走进石狮宝盖禾康长者照护中心,采访在这里工作的两名“95后”养老从业者,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用“三心”守护夕阳

1998年出生的刘舒景,已经有三年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她是一名受长者喜爱的养老护理员,也是2024年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赛项中的优胜奖选手。

用“三心”(即耐心、细心、责任心)来对待老人是刘舒景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要诀。在宝盖禾康长者照护中心里,目前入住有29位照料对象,其中以失能(半失能)对象居多。“因为不能自理,这些照料对象大多脾气都不太好。”刘舒景说,她在禾康接触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一位长期卧床且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患病的时候,老人脾气特别不好,会用语言攻击身边的人,每次发脾气时,又不肯吃饭,身体十分消瘦,家属原本给老人请了居家保姆,但没有一个能长久跟老人处下来。而在刘舒景接手后不久,在老人发脾气的时候,她总能十分耐心地听她发完脾气,并引导她释放坏情绪。

刘舒景告诉记者,对于养老服务从业者来说,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很重要。“老人在晚年生活中,往往面临着身体机能衰退、社交圈子缩小等问题,容易产生孤独、焦虑等负面情绪。而通过心理疏导,可以帮助老人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关心和支持,也能让老人感受到温暖和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要开始讨厌你了。”有一天,照料中心里的一位老人突然这样对刘舒景说。刘舒景没有生气,反而细心留意着老人的日常。她私下找人打听老人的动态,最终发现原来老人是担心自己离开时,怕刘舒景难过或舍不得而故意那么说的。刘舒景说:“事实上,在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期间,虽然我们平时是在照顾和服务长者,但同时常常会被这些长者们温暖着。”据其介绍,有时候因为忙工作的事,她没能及时去吃饭时,一些能自理的老人就会主动过来提醒。当遇上天冷时,老人一见面就会叫住她,让她多穿点衣服,生怕她受寒感冒。

“为老人提供生活上和情感上的帮助,这种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刘舒景告诉记者,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越久,她便越来越发现养老护理员这个平凡岗位的不平凡。

愿用青春守护夕阳

与刘舒景同时走进禾康长者照护中心的还有一位“95后”,他叫黄禄资,1997年出生的他,目前已升职为副院长,一个人打理着两家照护中心。

黄禄资也是一位愿意用青春守护夕阳的“95后”养老服务从业者。他说自己是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的养老行业。黄禄资告诉记者,身为独生子女的他,经常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父母年老时,如何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于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便选择了跟养老有关的专业。

心中有梦,那就朝着梦想去努力。而每一份努力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但黄禄资却将它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激励自己去探索和融入这个行业。为了开拓上门助浴服务新业务,这位“95后”副院长亲自带队下基层,为有上门洗浴服务需求的长者提供助浴服务。为了丰富长者们在照护中心的日常活动,他熬夜写活动方案,努力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参与其中,享受每一次的活动。

“现在,国家对这个行业越来越重视,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我觉得这个行业是在做积善行德的事情,有荣耀感。”黄禄资说,养老行业是朝阳产业,每一个家庭都有老人需要照护,真正和老人相处,才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作为养老服务行业中的一名管理者,他想呼吁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养老服务行业,一起为这份产业注入青春力量,助力养老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