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里:乡贤搭把手 基层治理路更宽

2024年05月22日 09:57

“今天这个鱼看着不错,等会打份尝尝!”68岁的许大爷在凤里街道后花长者食堂的窗口跟同伴们热闹地讨论着。每天11时左右,后花长者食堂便开始热闹起来,饭香与笑声充盈。“这里的饭菜好吃又干净,花样还多,我每天都过来吃,不用自己开伙还能跟街坊四邻说说话,真心感谢有这么个老年食堂。”许大爷开心地说道。

据悉,该食堂于去年10月10日正式投入使用,旨在解决老人平时“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其健康可口的饭菜、舒适敞亮的用餐环境,得到了周边老年人的认可,每天都有六七十人前来就餐。后花社区长者食堂能够顺利运行,离不开社区全体居民和海内外乡贤的大力支持。据该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后花社区的长者食堂之所以能办得这么好,除了上级的补助,还有社区一批乐于奉献、热心公益事业的乡贤,他们共同营造了浓厚的尊老爱老良好氛围。据了解,从去年10月到现在已有数百位乡贤定向捐资助餐,助力老年食堂常态化运营,累计达40余万元。

乡贤助力后花长者食堂的顺利运营,只是凤里街道打造“乡贤+”品牌的一个缩影。社区治理一直是基层治理绕不开的话题,近年来,凤里街道将具有本土基因的乡贤文化与现代社会治理有机结合,探索推进“乡贤+”社会治理模式,充分发挥乡贤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助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通过吸纳有影响力、公道正义的乡贤进调解队伍,搭建沟通桥梁,充分发挥乡贤调解能力、地域优势、语言优势,以化解外逃人员的劳资纠纷、民间借贷、诈骗等矛盾纠纷,截至目前,通过乡贤劝返诈骗人员20名,有力推进基层矛盾纠纷的预防调解;其次,鼓励党员和“两代表一委员”等热心乡贤主动担任网格员,将“乡贤+”社会治理融入网格化工作,通过网格化管理与乡贤力量的有机结合,形成乡贤广泛参与、社会协同共治的运行机制,有效发挥乡贤带动作用,引导乡贤广泛参与邻里纠纷调解、社情民意收集、法律政策宣传等工作;同时,还引导乡贤参与小微权利监督,通过建立小微权利监督群,线上公开社区涉及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及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相关事务,让乡贤参与对社区小微权力进行实时、有效监管,让监督延伸覆盖至“最后一公里”。

(记者 陈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