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立足临海优势发展文旅产业
西偏村依托宝盖山资源打造林下业态(李荣鑫/摄)
金埭村盘活土地资源打造农耕文化园
暮春时节,漫步永宁镇全域,辗转山海之间,绵延海岸游人如织,田园阡陌果蔬飘香,蓬勃发展之气,可感可知。
福建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福建省“全域生态旅游小镇”、泉州市乡村振兴整镇推进“五好”乡镇……永宁镇的振兴势头,有目共睹。
近年来,永宁镇充分发挥“城海山农侨”五大优势,以“全域共富”系统谋划产业项目,以“整镇推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共富体”,形成先富带后富、先进带后进的生动范式。一幅“全域共富 城乡和美”的生动图景,正在永宁大地徐徐展开……
1 全域统筹构建共富“新格局”
放眼永宁全域,由于资源、区位、基础等多重因素,特别是村多人少的现实,永宁24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存在先天不足、整体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先天的发展缺陷和区域间的发展沟壑如何消弭?永宁创新提出构建“党建共富共同体”进行破题,探索以党建共创实现“并村联建”、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永宁路径”。
“各党建共富共同体主要以村(社区)为主体,然后按照‘一板块一主题’‘一村一品’的思路整镇推进。”永宁镇相关负责人指出,2023年,永宁镇紧紧围绕“服务产业、强村富民”目标,以“红色引擎、全域党建”为抓手,打破村庄壁垒,将全镇划分为“古卫城、海岸带、宝盖山、红色研学、工业新区”5大板块,通过组织联建、跨村联带、产业集聚,把24个村(社区)组建为5个党建共富共同体,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在共同体内有机联结,各类优质资源在共同体内有效运转,真正举整镇之力推进乡村振兴。其中,围绕古卫城业态活化,生成永宁社区“党建+”邻里中心、金埭村古卫农耕文化园等项目;依托十里黄金海岸景区、梅林国家一级渔港发展滨海文旅产业、拓展海味经济产业,策划港边村海蛎之乡展览馆和海产品销售直播基地等项目;立足革命基点村发展爱国教育研学经济,建设前埔村红色革命研学基地等项目;紧跟工业新区建设步伐,发展园区经济和配套服务,生成后杆柄村光伏发电工程等项目。
全域布局,重在落实。通过党建共富共同体这一载体,永宁镇深入研究各村资源禀赋、业态分布、主导产业、群众需求等,科学制定共富体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路径。在此基础上,定期举办项目联想联创研讨会、乡村振兴头脑风暴活动等,分享、交流各村成功案例,不断生成多个发展思路,共同探索未来发展方向,2024年再次策划生成乡村振兴“造血”项目55个。例如,宝盖山党建共富共同体充分利用西偏村嗨森乐园已引进的第三方运营资源,盘活郭宅村闲置土地,投建萌宠乐园项目;与塔石村新濠霖拓展3号基地敲定合作方式,共同分享对接目标客户,形成合作链条;串联洋厝村采摘基地,打造串珠成线、优势互补的山系亲子游、研学游路线,推进跨村联带。
联村强组织、联企强技术、联产强效益,5个党建共富共同体的建立,有效促进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切实解决单个村庄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问题,提高党组织服务功能,做好联想联创,实现共建共享。
2 产业联建 迸发共富“新动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十里黄金海岸再度迎来一波“春游热”,红塔湾旅游区沿途的停车场和景观代步车也赚得盆满钵满。“天气回暖后,大家周末出来游玩的频率明显增加,现在我们每天都要接待上千人次的游客,收入增加了不少。”沙堤村工作人员表示。而十里黄金海岸的火热,也带动沿岸休闲、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创造了更大的经济价值。
立足红塔湾旅游区的区位优势,发展景区文旅产业和配套服务产业,红塔湾停车场的成功落地,便是永宁镇共富新机制所结的硕果之一。
为破解村集体空有资产,但缺乏资金,无法生成项目并持续运营等难题,综合提升各村自我“造血”能力,永宁镇积极探索“镇级国企+村集体+银行/金融机构+第三方运营”共富新机制(以下简称共富新机制)。共富新机制通过引导国有企业作为镇域乡村发展投融主体,统筹盘活辖区各村乡村振兴资产、资源,引入银行金融“活水”,依托优质运营团队,以产业振兴带动全域振兴,有效兼顾解决国企低效率运作、村集体有资产无资金、第三方回避重资产运行、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政治任务难落实等难题。就红塔湾停车场而言,该项目便是由镇级国企牵头,沙堤村、新沙堤村等提供土地资源。仅2023年,红塔湾停车场项目为镇级国企带来收入约33万元,也为沙堤村带来约68万元收益、为新沙堤村带来约9万元收益。
聚焦挖潜力、提质效,永宁镇还凭借共富新机制,充分发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全境美丽·全域旅游”为主要路径,构建业态互补的乡村旅游线路,赋能乡村产业发展。西偏村通过镇级国企担保,获金融机构授信1500万元,在宝盖山风景区入口处,投资3200多万元建设集室内游泳馆、篮球馆、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足球场、瑜伽馆、网球场、健身房等运动设施等于一体的西偏村体育文创园,计划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约350万元。
3 要素保障 释放共富“新潜质”
土地要素正在成为石狮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永宁镇打破“要保障土地要素就得农转用”的传统思维,以西偏村为试点,积极对接职能部门,对该村毗邻宝盖山风景区山门的林地进行现场勘探,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充分保护林地树木的前提下,打造林下业态,引进第三方专业运营团队建设嗨森乐园,为农村释放林地、基本农田等限制性土地潜质,发展村集体经济探索出一条“新赛道”。
“再过一两个月,古卫农耕文化园就要对外开放了,这块闲置了三十多年的荒地终于要‘活’起来了。”近日,位于永宁镇海城路与古卫大道交汇处的空地上,金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少扬一边督促施工队抓紧进场施工,一边向记者介绍农耕文化园的功能区规划。他说,农耕文化园所处的地块曾因土地性质复杂、存在纠纷等原因,一度成为村里的“卫生死角”。村级组织换届后,镇村两级主动厘清土地性质,有效化解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纠纷,并依托靠近永宁古卫城的地理优势,决定“以游促农 以农带游”,将地块改造为农耕文化园,一则可改善村容村貌,二则投入使用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
“无论是党建共富共同体,还是建产业振兴共同体,都不是简单的物理连接,而是通过‘一盘棋’的思想,充分激发全域市场经营活力,引导在各村之间结成资源倾斜、要素互补、输血造能的‘共富联盟’。”在永宁镇相关负责人看来,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全域提高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永宁镇坚定不移走“以强带弱,结对帮扶,携手致富”的路子。于2022年成功落地的前埔村绵羊农场文旅综合项目,正是由镇级国企牵头,前埔村提供土地资源,统筹山边村、下宅村、洋厝村、西岑村、新沙堤村等5个薄弱村的资金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并对外招商引资,引进旅游公司建设运营,为前埔村带来15万元收益,参与投资的5个村先后收到分红28万元。
“一指用力”莫如“握指成拳”,唯有“全域振兴”方能“全域共富”。2023年,永宁镇20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25万元,其中郭坑、院东、子英、后杆柄超50万元,沙堤、西偏、前埔突破百万元大关。在2023年的石狮市级“构建共同富裕先行区”村级擂台大比拼中,永宁镇共获评优质项目7个,居全市首位;永宁镇获评镇级擂台大比拼上半年考评“优秀”等次。(记者 林富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