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能使孩子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幸福生活要靠劳动来争取;孩子爱劳动,能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惜公共财物。而在劳动这件事上,许多老人总会情不自禁地心疼孙辈。关于孙辈参加劳动这件事,您持什么样的态度,又会怎么做呢?
反对:担心孩子出意外
“关于孙辈参加家庭劳动这件事,我和老伴是持反对态度。”今年67岁的老苏指出,他们之所以反对,一方面是担心孙子参加劳动时出意外,一方面是怕他捣乱。
老苏是北方人,经常会在家里做包子、包饺子。为了防止孙子加入,每一次做包子或包饺子时,他和老伴就会分工合作。一个负责带孙子出去玩,一个负责在家里做包子或包饺子。有一次,家里要包饺子,于是老苏便提前带着小孙子出门玩耍,留下老伴在家里和面包饺子。不料,孙子在玩的时候摔了一跤,急需回家擦药。结果回到家后,孙子看见老伴在厨房包饺子就按捺不住,连药都来不及擦上,便直奔厨房,奶声奶气地吵着要参与包饺子。在包饺子现场,这个小家伙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要擀面皮,一会要拌馅,一会要夹馅包饺子。不到几分钟,小家伙就成了一个粉面人,头上、脸上、衣服上、地板上全是散落的面粉。
除了喜欢参与包饺子,小孙子每次见奶奶拖地时,他也要抢着拖;见爷爷在浇花时,他也要抢着浇,基本上是见大人做什么,他就跟着干什么,丝毫没有意识到大人对他的反对情绪。“所以,在做家务这件事上,我和老伴本意是反对的,但反对在孙子眼里根本不起作用。”老苏十分无奈地说道。
支持:给孙辈提供锻炼机会
外孙上小学后,女儿、女婿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老蔡和老伴便主动帮忙照看外孙。为了锻炼外孙,老蔡经常会让他做点家务劳动,比如擦桌子、洗碗筷、擦地板,有时还教他洗自己的衣服。让老蔡骄傲的是,外孙对于参与家务劳动这件事并不排斥,相反还乐在其中。
在老蔡眼里,家长一定要适当给孩子提供家务劳动的机会,不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应该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如果因为舍不得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什么生活小事都需要大人去操劳,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好逸恶劳。”老蔡分析道,事实上,在孩子的眼里,参加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和玩玩具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一种新鲜的体验。让孩子适当参加家务劳动的益处很多,既可以锻炼自理能力,又能培养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更是对精神意志的磨炼。有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不仅如此,每当我们看到外孙学习累时,都会让他停下来,和我们一起做些家务劳动。”老蔡说,这样既能使外孙暂时放下繁重的学习,起到缓解疲劳和放松身心的作用,还有助于他接下来继续认真学习。更让他们自豪的是,外孙并没有因做家务而影响学习,反而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对于我们的教育方法,女儿、女婿也十分认可,总是发朋友圈感恩我们的付出。”
建议:可以帮忙但不能代替
如今,不少中小学会给孩子布置劳动作业。面对孙辈的劳动作业,不少老人甚至总结出经验,主张帮忙但不能代替完成。
今年66岁的老林回忆道,年初,当时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表示,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劳动作业——在家培育一盆绿植,然后需要每天记录绿植的生长过程。在与孙子讨论这件事时,孙子无意中说出想让老林代替完成。老林当场就拒绝了孙子的请求,并告诉他,可以教他养绿植,但一定不会代替他去做。
老林说,当时被拒绝后,孙子的确有些小情绪,但很快便一起制定培养计划。在老林的帮助下,孙子不仅学会了选择器皿、选种、栽植、管理,还主动每天拍照存档、写观察日记。绿植在孙子的培育下成长,孙子也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在完成劳动作业的过程中,孙子真真切切切地感受到动手的快乐,并收获了劳动的幸福。
采访中,不少老人对老林的教育之道表示认同。他们纷纷表示,劳动是孩子求学和长大后的必备能力,祖辈们只有放手让孩子积极参与,才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获得全方位体验。
(记者 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