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源头活水 落实八项规定⑯丨“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

2025-07-03 11:34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这是福州人介绍自己家乡时,非常自豪的一句话。

20世纪90年代初的福州,却流传着一个说法,“纸褙福州城”。当时,不少住房由便宜的杉木板拼接而成,且年久失修,下雨就漏,见风就响,遇火就燃。洪水泛滥时,老百姓就打开木门引水,避免薄木板墙承受不住压力而倾倒;洪水退去,买些报纸再糊一次内墙,经年累月,一层又一层,房子竟成了纸糊的。

2000年7月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率队查看了上渡、帮洲、义洲等棚屋区,又来到紧傍着闹市中心的苍霞。

“省长笑着跟我打招呼,还让我带他到家里看看。”福州市苍霞社区居民唐庆旺回忆,“省长本来还想爬到阁楼上去看看,但他身材高大,很难上去,就在梯子下跟我谈。”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习近平详细询问了老唐一家的生活情况。大家在屋子里还没待上一会儿,就满身大汗了。习近平说:“我们在中午最热的时候来看,才能真正体会到住棚屋区群众的困难和疾苦。”

2000年7月2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福州苍霞调研棚屋区改造事宜,并和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

当天,围绕改造事宜,召开了棚屋区居民座谈会。“请给群众捎个话,政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盼,把好事办好。”习近平对参加座谈会的居民代表说。

在棚屋区改造指挥部召开的工作汇报上,习近平说,安居是群众生活的基本要求,安居才能乐业。在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还存在成片的棚屋区、“架子房”。我们的政府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他说:领导干部有几个住在棚屋区?如果自己住棚屋区,一定恨不得马上搬出来。将心比心,我们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钱用在急群众所需上。

7月4日,福州市棚屋区拆迁安置优惠政策、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房计价标准等3个文件出台。

8月底,苍霞社区共3441户涉及近万人的动迁工作全部完成。

10月,启动改造仓山区上渡等地的棚屋区,仅一个月时间,上渡一期棚改的3531户拆迁户全部搬迁完毕,没有一户上访,创下了福州市旧城改造动迁史上进度最快的记录。

菖蒲、帮洲、义洲、下藤、洋洽……一个个棚屋区被成功改造,告别了历史。

2001年5月23日,习近平专程前往苍霞、上渡查看棚屋区改造工程进展。

重返故地,当年破烂不堪的棚屋区已变了模样——

安置楼已全部落成,41幢崭新的住宅楼分列成三排整齐的方阵。淡蓝色的屋顶,嫩黄色的外墙,明快淡雅的色调,让新苍霞秀在其外。

苍霞今夕对比(拼版照片,上图为改造前)。图源:福州市台江区委办公室、苍霞社区

2001年8月17日,唐庆旺和他的老街坊们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房钥匙。“这可是当时全福州最好的房子。住了一辈子棚屋,没想到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而且是有自己产权的。”回首往事,老唐眼眶湿润。

苍霞新城建成后十余年间,福州市持续投入,对小区道路、沟渠、绿化等进行综合整治,让回迁群众生活更舒适。

从“忧居”到“安居”再到“宜居”,“纸褙福州城”留在了昔日。

2010年9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再次踏上了他熟悉的这片热土。

习近平没有忘记棚屋区的百姓。他说,现在棚屋区少了,但这项工作还要抓紧。加快旧屋区改造步伐,既可以改善人民群众的住房条件,又可以改善城市面貌。

对福州打造宜居城市的做法,他给予了肯定。他说,福州是有福之州,福州人是有福之人,衷心祝福福州明天更加美好。

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苍霞新城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上榜中国人居环境奖。

今日苍霞。图源:福建画报


中央八项规定指出,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

不论在基层、地方还是在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大力倡导并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牢植根人民,不断造福人民。

心系民生,枝叶关情

一句承诺

让一座“新城”拔地而起

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

向阳而生、拔节生长


热点新闻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