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青山埋忠骨 薪火永相传

04-04

04-04

​4月2日,石狮市“赓续·2025·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在金埭村烈士纪念园启动 (张诗瑶/图)

青山埋忠骨,山河念英魂。又到清明,石狮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缅怀先烈事迹、传承英烈精神系列活动,人们走进烈士陵园、烈士纪念馆(园)等地,忆先烈、祭英魂、寄情思,于追思和回望中汲取奋进力量。

缅怀:鲜花祭英烈

4月2日,石狮市“我们的节日·清明”暨“赓续·2025·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在永宁镇金埭村烈士纪念园启动。市领导、机关干部、少先队员瞻仰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行鞠躬礼。

这已是石狮市连续第三年开展“百园千校清明祭英烈”活动。永宁镇金埭村烈士纪念园铭记着三位烈士——

李国超烈士,1954年3月25日出生,1976年3月应征入伍。1979年3月4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场战斗中,李国超冒着枪林弹雨舍身炸暗堡,不幸中弹牺牲,战友们接过烈士手中的枪前仆后继,最终取得战斗的胜利。李国超牺牲时年仅25岁,中央军委追记一等功,并追认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刘德凹烈士,1921年12月出生,曾任金埭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民兵队长,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4月5日晚,金埭村一社员家中房屋失火,当得知还有七人尚未获救,刘德凹奋不顾身爬上楼梯,冲进火势凶猛的房内,指引被火包围的人员逃出火海,自己却在浓烟中从楼上跌下,昏迷不省人事,经抢救无效而牺牲。

黄念打烈士,出生于金埭村,14岁前往菲律宾谋生,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黄念打响应菲律宾中华商会的倡议,积极参加抵制日货活动,竭力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1942年,日军占领菲律宾。黄念打与抵制日货委员蔡派恭、颜文初、施教锯等共42人不幸被捕。同年4月15日,黄念打等人被日军秘密杀害于华侨义山。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念打等烈士遗骸被找到,供奉在菲律宾“华侨烈士纪念堂”。

寻亲:让英魂归根

2021年清明节,因为老党员、退伍老兵邱荣周打给《石狮日报》的一通电话,吴斗光烈士踏上“回家路”,于同年12月6日从泉州石狮迁回家乡龙岩永定安葬,烈士时隔64载魂归故里,了却吴家三代人的夙愿。吴斗光也成为石狮首位实施异地迁墓的烈士。

“为烈士寻亲,让忠魂归根!”2021年清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开通“烈士寻亲政府公共服务平台”,石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联合各方开展“为烈士寻亲”行动,现已为8位故乡在福建、江苏、江西、甘肃、山东等地的异地烈士找到亲人,顺利完成吴斗光、危平有、周德华、李桂生、周金泉等5位烈士异地迁墓。

在石狮市祥芝镇祥农村芝山上,有一座“拥军亭”。亭内立有碑记,镌刻6位烈士英名,还立有6座烈士戎装塑像,供百姓祭拜;两侧亭柱有言“万里海天行侠义,一亭乡谊慰忠魂”,横批“保境安民”。亭外,李桂生、周金泉两位烈士的墓,背靠青山,面朝大海。

2023年10月至12月,经福建石狮、湖南浏阳、福建莆田三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及祥芝镇、祥农村的共同努力,李桂生、周金泉两位烈士遗骸先后迁回故乡。芝山“拥军亭”背后深藏的祥农村人守护忠魂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才逐渐为人所知。

守护:为忠魂安家

4月3日,石狮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市检察院再次开展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先后前往永宁镇李德沐烈士纪念碑、董云阁烈士墓、卢谋贞烈士墓,祥芝镇卢竹烈士墓、古浮村无名烈士墓,锦尚镇邱奕凯烈士纪念碑、卢天坪烈士纪念碑进行巡查巡检。

近年来,石狮市委、市政府及退役军人事务局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烈士纪念设施排查,建成烈士纪念广场、烈士纪念碑、烈士遗物陈列馆、烈士集中安葬区等设施。同时,根据烈士安葬相关管理办法并充分尊重烈士亲属意愿,稳步推进烈士墓集中迁移安葬工作。

2021年6月29日,石狮市首次举行烈士遗骸集中安葬仪式,将9位烈士遗骸集中迁移安葬在石狮市烈士公墓,完成特殊的“集结”。每年清明、烈士纪念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部门组织祭扫活动,强化烈士纪念设施宣教功能,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的浓厚氛围。2023年12月24日,长眠在永久墓园的蔡志成烈士墓迁入石狮市烈士公墓,至此,这里已有12位烈士集中安葬。

守护英烈荣光,赓续红色血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还会同市党史办、市档案馆等部门,收集整理重大历史事件、烈士生平事迹等信息,通过编纂烈士英名录、微信公众号宣传、网上祭英烈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宣传,让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在跨越时空的思念与坚守中不断延续。

(记者 林恩炳 通讯员 姜荣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