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AI高考志愿填报

07-05

07-05

今年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本科批常规志愿7月3日8时开始填报,7月7日18时截止,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进入系统完成填报。(详见7月3日《石狮日报》一版)

随着各地高考分数陆续揭晓,万千家庭迅速卷入另一场无声的战役——高考志愿填报。当“志愿焦虑”和“选择恐惧”叠加,AI高考志愿大模型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心中的“首选导师”及“指路明灯”,迎来一波接一波的访问高峰。

AI填报志愿的核心逻辑是基于历史录取数据和当前政策进行预测。考生只需要提供高考分数、科目和省份等基本信息,AI便能通过算法瞬间完成数万条数据的交叉分析,并根据考生个人信息生成相应的“志愿报告”,规划出“冲、稳、保”的志愿战略。不可否认,AI可以帮助考生筛选出符合分数段的学校和专业,从而提升决策效率,但这并不意味着,填报志愿可以全让AI“说了算”。

AI填报存在信息不准确、数据有偏差和信息安全等风险。算法轻易就能排列组合出一个看似量身定制的方案,然而提供的只是看似合理实则充满“AI幻觉”的信息,用户很难甄别验证。即使数据足够准确,面向千差万别的个人兴趣、专业喜好、家庭实际,AI给出的答案也未必靠谱,最终的决定权还应掌握在考生自己手里。AI只能作为工具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参考价值,切不可本末倒置,把技术或“名师”当作救命稻草,全身心地押注。

总而言之,用科技赋能决策,而不是用科技替代思考。AI填报志愿,最可靠的“算法”仍是人的理性和决策。(吕沐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