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黑脸琵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入秋以来,石狮湿地公园不断迎来“生态贵客”,其中,记录到15只小天鹅,数量创下四年来新高。而另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额雁,今年到石狮湿地公园迁徙越冬的数量也创下新高,或超百只!
今年11月初,本报记者在石狮湿地公园藕塘记录到了7只白额雁;11月中旬,泉州市观鸟学会会员在石狮湿地公园记录到了22只白额雁。另据泉州市观鸟学会会员监测,近日在石狮湿地公园发现了白额雁群,粗略计算或超百只。而回溯四年前、2021年11月本报相关报道中,白额雁仅为2只。
白额雁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长得像鸭子,显得貌不惊人,其上体大多灰褐色,因其前额至头顶的白色斑块而得名,以植物性食物为食,常成群活动于湖泊、沼泽及农田地带。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与小天鹅一样,白额雁也是“一夫一妻制”,“夫妻”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
“过去,发现一两只白额雁是挺稀罕的事情;而今,石狮湿地公园发现上百只,成为泉州湾白额雁最多的区域!”泉州市观鸟学会会长吴轲朝表示,在白额雁群中可能还混有另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白额雁,其喙和颈更短,嘴周围的白色斑块延伸至额部,眼圈黄色,腹部暗色块较小。“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观测确认,若发现小白额雁,泉州鸟类品种又将‘上新’!”吴轲朝说。
另悉,白额雁繁殖于西伯利亚北极海岸到白令海峡、北美洲极北部、欧洲西部及格陵兰岛西部,在中国、北美洲、墨西哥等地越冬。白额雁等鸟类种群数量在石狮湿地公园数量创下新高,体现了泉州湾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记者 林恩炳 颜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