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上的传承 尽显闽南特色文化

2023年03月02日 11:17

泉州珠绣是列入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传承技艺,也是泉州市传统技艺。2016年,泉州珠绣制作技艺经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泉州珠绣制作技艺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近日,泉州珠绣非遗传承人陈克忍工作室的老师们来到宋元海丝宴,把精美的金苍绣带给大家并讲解闽南刺绣的历史故事和现代的发展。“金苍绣是闽南风格的刺绣,涵盖几乎所有的绣法,只是多了一道工序由金色丝线滚边。古早时候泉州的金色丝线,是用真正的金子抽拉出来的。真正的金子做成的丝线滚边缝制,作品反而有金属的生硬感,不够美观。后来技艺改进,金膜制作得像葱膜一样薄,再将金膜捻丝线,绣到布料上,民间形象地称其为‘金葱绣’,又因闽南语中‘葱’与‘苍’同音,因此雅化为金苍绣。”老师介绍道。在现场,笔者看到不少市民跃跃欲试想要和老师们学习金苍绣。

笔者了解到,珠绣有全珠绣、半珠绣两种。全珠绣是在产品面料上绣满玻璃珠;半珠绣则是在部分的亮片上绣玻璃珠,它和面料的质地、色彩相互辉映,有良好的艺术效果。 泉州珠绣制作技艺的针法有平绣、凸绣、串绣、粒绣、竖珠绣、叠片绣等多种,尤其以有浮雕效果的凸绣最具有特色。珠绣品种以日用品为主,有佛教用品,服装、拖鞋、帽、提包、首饰盒、腰带、窗帘等,也有挂屏等欣赏品。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刺绣的优点及表现手法,十分讲究。最早的珠绣是由珍珠、宝石、贝壳等制作而成,后发展为运用颜色多样的现代珠子及亮片替代。珠绣具有宝石般的亮丽光泽,和立体浮雕一样有栩栩如生的效果,广受喜爱。早年的珠绣常用以点缀衣服鞋子等,或制作宗教民俗用品,后来逐渐发展成单独的艺术作品。

泉州是著名的侨乡,且和台湾同胞有深远血缘亲情,许多下南洋的泉州侨胞、台湾同胞,至今仍会定制一些珠绣、金苍绣的宗教民俗织品,主要用于宗教活动、家居装饰、喜事庆典、礼品馈赠等。同时,绣品表现较为广泛,既能体现历史文化底蕴,也可以有欧美的浪漫风格,不断销往海外,尽显东方民族魅力和闽南特色文化。

(张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