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公筷分餐成为文明“新食尚”

2022年04月18日 09:46

受疫情影响,小林许久没有回母亲家吃饭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他趁着周末回到了母亲家。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吃饭的时候,小林惊讶地发现,这次母亲竟然在每个人面前摆了两双筷子。对此,母亲解释道,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以后吃饭实行公筷制,每个人都要用公筷,并且做了颜色区分。

“公筷”与“分餐”在我国已经推行了许多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全国各地更是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实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当母亲摆出两副筷子时,我除了惊讶外还是很理解的。”小林说,我很支持分餐制和公筷制,因为这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围桌合餐,是我国沿袭已久的饮食习惯,这种合餐的方式可以营造氛围、增进感情,但是共食共饮却也是许多传染性疾病的“温床”。前些年,浙江杭州疾控中心为此进行了一场实验,他们选的几道菜通过对比“公筷”和“非公筷”两组菜品剩余部分的菌落总数,结果令人震惊——“非公筷”那一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那一组。

即便如此,对于“公筷”与“分餐”,还是有不少市民不能接受。“分餐让大家变得很生疏,各吃各的,少了以往的热闹。”“一会换一下筷子,除了麻烦,还很不舒心。”走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市民认为分餐制会破坏餐桌上亲切氛围,带来隔阂感,特别是很多老人表示难以接受分餐制,甚至有抵触情绪,因为感觉“生分”“见外”。

客观来说,由来已久的“生活习惯”,以及“人情社会”环境下,想要长期推行分餐制确实困难不小,但为了健康,分餐制和公筷制仍值得我们在生活中践行,这不仅是为了健康,更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只有让“公筷”“分餐”的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才能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记者 张泽业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