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购物纠纷频发

2025-10-25 09:59

近日,宝盖镇市场监管所连续接到多起消费者投诉,均涉及通过微信渠道购物引发的纠纷。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家拒不发货,或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却难以退换。

其中一起案例中,消费者在微信朋友圈看到预制菜销售广告,随即联系商家购买了一批产品。然而,商家不仅迟迟未发货,且后续完全失联。消费者无奈之下,只得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求助。

无独有偶,消费者王女士在微信上购买了两件衣服,共支付705元。收到货后却发现仅有一件,且实物与宣传“货不对板”。面对王女士的退换要求,商家仅同意补偿150元了事。由于缺乏有效的合同凭证和商家资质信息,王女士的维权陷入僵局。

上述非个例。然而,当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时,却发现许多被投诉商家根本没有登记经营地址;即使有地址信息,执法人员按址上门核查,也经常找不到实际经营者,导致调查和维权工作陷入困境。

执法人员表示,与传统电商平台相比,微信上的个人商户或微商大多没有办理营业执照,属于无照经营。其经营行为高度依赖个人信用,一旦发生纠纷,很容易通过删除好友、拉黑、注销账号等方式“人间蒸发”,使得监管部门面临“找不到主体、查不清事实、难以处罚”的尴尬局面。

对此,市场监管部门提醒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信誉好的电商平台或有实体店的商家进行交易。交易前,尽可能了解卖家的真实身份、地址和联系方式,可要求查看其营业执照。对于无法提供有效资质信息的商家,应避免交易。务必妥善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商家广告截图等,作为维权证据。优先选择具有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渠道,避免直接通过微信转账、发红包等方式支付,以降低货款两空的风险。

(记者 许玉妮 通讯员 王金国)

热点新闻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