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有理由“躺平”,却选择奋斗;他,用无力的身体,给予他人力量;他,饱受病痛折磨,却总在微笑。他,就是罕见病患者、就读于福建商学院的石狮籍大学生、励志作家吴承谕。
吴承谕介绍新书《雨中的炬火》创作情况
尽管罹患类似“渐冻症”的严酷罕见病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身上的气力一点点被病魔剥夺,11岁就被迫坐上轮椅,但他不抱怨、不放弃,始终保持阳光心态,拒绝“摆烂”“躺平”,奋力学习生长,不仅成功走进大学殿堂,还在写作上取得不凡成绩,借助文字的力量感染和激励了众多罕见病患友和残障群体,帮助许多陷入心理困境的人走出绝望,重新扬起了生活前进的风帆。吴承谕先后荣获“福建励志先锋”、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被誉为“学生版史铁生”。
2025年10月20日,吴承谕创作的自传性散文集《雨中的炬火》由福建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他的一句箴言:“当我试图照亮他人,自己亦被更浩瀚的光明接住!”这正是他写作成长历程的生动写照。
身陷困顿 心绽阳光
吴承谕的身体早已困顿到生活无法自理的程度。他身上的气力只够勉强写字、吃饭,其他事情全部需要家人代劳。冬天睡觉只能盖最薄的空调被,否则全身会因被子的重量无法动弹。手臂无法大范围移动,就连被蚊子叮咬也无力驱赶。生活完全依赖电动轮椅、电动移位机、电动护理床等设备支持和父母的照顾。可他脸上永远挂着温暖的微笑,了解和关注他的人,无不被他的笑容所感染。
这样的身体状况,吴承谕是怎么做到时刻保持微笑的?这让很多人感到惊奇和不解。
答案就在吴承谕写作的文字中,也藏在他的心里。因为疾病的原因,他的生活受到诸多限制,却养成了独特的看问题视角和超乎常人的感知力;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来自学校、社会的特殊关爱,又让他拥有了一颗光明的心。他善于发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美好,总能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他说希望:“只要尚有一丝光亮,永夜就不会来临”“黑夜再漫长,只要心里装着太阳,光就永不熄灭”;他谈苦难:“心可以重新定义一切痛苦”“生命的困境或许是茧,但破茧成蝶的力量始终在我们自己手中”;他鼓励残病者:“每一具受限的躯体里,都藏着同等浩瀚的星空”“生命的力量,不仅仅是肌肉的气力,更是我们笑对困难的勇气”……
类似这样充满能量的语言,在吴承谕的文章、视频里比比皆是,激励了无数身陷心理困境的人们。叶圣陶杯大赛组委会用这样一句话评价他:“让我们重新发现了世界的美好!”
拒绝“躺平” 奋力生长
因为疾病,吴承谕的身体不能承受太重的负荷,在学习、生活中无法与同龄人拼时间、拼体力,但他仍坚决拒绝“摆烂”“躺平”,靠着坚强的毅力,在学业、写作上创造了许多“不可能”。
初中时,吴承谕两次意外骨折住院,耽误了大量功课,就靠最后一学期的拼搏,压线考上了离家一路之隔的高中。高中时,他十分珍惜学校离家近的好条件,学习上奋起直追,到高三时,成绩已从入学时班级倒数追赶至年段前列,最终成功考进福建商学院。大学期间,母亲专门入校陪读,在身体更加不便的情况下,他学习毫不放松,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茅,入学第二学期即从会展专业顺利申请转至心仪的应用心理学专业。
写作上,他也在不断追求进步。靠着只剩些许气力的手,几年来他创作了3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初中阶段(2020年),出版首部个人文学作品集《凤凰花开》;高中阶段(2023年),出版第二部个人文学作品集《谕见美好》。2023年9月27日,吴承谕受邀参加福建省第十七届全民读书月启动仪式,现场推介《谕见美好》。这本书还被石狮市列为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书目,被东莞市慈善会、北京至爱DMD关爱中心、南京挚爱DMD关爱中心等组织推荐,作为患者心理支持或公益宣传读物。
进入大学后,吴承谕有了更多时间阅读、思考,思想更加深刻,对残病、苦痛等生命本质的问题有了更为成熟的看法。身体愈是无力,他愈是不敢懈怠,通过写作创造人生价值的愿望更加炽烈。用纸笔写字费力、太慢,他就改用手机写作,用手指在手机屏幕上划出汉字,《雨中的炬火》一书就是他在大学一二年级期间,用手指一笔一笔划出来的。这本书被确定为2025年福建省重点出版立项项目、2025年福建省优秀出版项目。
2024年10月,吴承谕被福建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同年11月,被中国散文学会吸收为会员。
心怀感恩 爱助远航
坎坷的人生路上,各级学校一直是吴承谕前行中最可靠、最有力的支撑。九年一贯制的小学初中校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专为他一人特制轮椅坡道,并提供教师宿舍供他临时休息;高中校石狮市华侨中学,将他高中三年的教室全部定格在一楼;中考和高考,市教育部门、学校均按照相关规定为他申请了“一人考场”,给予他携带专用考试桌椅、延长考试时间等合理便利。
与小学到高中阶段不同,大学往往是异地读书,校园离家较远。这对于类似吴承谕这样的残病学生,无论是对本人还是家庭都是巨大的挑战,对学校的无障碍条件和公益情怀也是很大的考验。
福建商学院张开双臂欢迎、接纳了吴承谕。在获知新生吴承谕情况比较特殊后,学校派出工作组专程驱车到他家送录取通知书,实地调研他到校后的学习生活需求。在现实条件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学校短时间积极创造条件,利用一幢宿舍楼架空层,砌墙贴砖建造了无障碍宿舍;新建、改造了通往食堂、教学楼的无障碍斜坡道。此外,学校又动员40多名学生组成帮扶小组,每日轮流接送吴承谕上下学,全力支持他在校的学习生活。
对学校的每一分关爱,吴承谕都记在心里,也落到了笔下。在《雨中的炬火》一书中,吴承谕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福建商学院老师、同学的感激感恩之情。文章《永恒之心》记录与高数陈艳平老师的缘分,将一位极具智慧、满怀爱心的老师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文章《我的大学》记录了入学以来的种种感受。刚进大学时,“觉得自己不是来上大学的,倒像是住进了充满爱的大家庭!”在遇到困难,得到老师、同学帮助解决后,他感慨:“这大学的日子啊,虽然有时候会出点小状况,但总有那么一群人,用他们的笑声和关爱,把每一次的跌跌撞撞,都变成温暖的回忆。”
激情燃烧 点亮希望
“我愿做那行将冻毙者脚边的炬火!”这是吴承谕在《谕见美好》首发感言中说的一句话。他早已将自己的生命化作炬火,激情燃烧,努力为身陷绝境的人们点亮希望之光。
如何为他人送去光和热?吴承谕选择创设自媒体,传播励志故事。“谕来谕好”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发布原创文章200多篇、短视频300多条,记录真实生活,传播网络正能量,成为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灵加油站”。他是DMD患者社群直播间的常客,先后十多次为患者群体作线上个人成长分享,如在《凤凰花开》出版后、《谕见美好》出版后、获得福建励志先锋奖项后、考上高中后、考上大学后等时机。对患者组织的邀请,只要不直接影响学业,他从不拒绝,且每一次都认真对待,力图为患友提供一些价值和参考。
吴承谕还走上台前分享,用自己的故事激励更广泛的群体。2023年暑假,先后受邀为南安一中、石狮市残疾人联络员培训班、石狮市阳光太太志愿者协会作励志宣讲和图书分享;2024年暑假,应邀到石狮市新华书店为中小学生作写作分享,并参与新华书店直播活动;2025年暑假,先后四次到石狮市妇联、石狮市文联、石狮市新华书店作乐观主题分享。吴承谕的现场分享,每一场都引发热烈反响,许多人受到启发鼓舞,有患者家庭甚至专程从厦门赶来听他的分享。
更重要的是,吴承谕以自身成长向诸多陷入无边绝望的罕见病家庭有力地证明:即使身患这么严重的罕见病,即使身体那样无力,也可以成长得如此出色,这让许多类似家庭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与信心。
“DMD罕见病压弯了很多家庭的脊梁,而承谕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河南焦作患者妈妈林艳感慨,承谕以自身成长深深鼓舞和激励了绝望中的患者家庭。
“你把苦难化作了力量,让更多人相信爱与坚持的意义。”重庆患者妈妈、“中国好人”周朝喜以视频方式,赞扬了承谕的文字带来的力量。
湖南长沙患者妈妈屈晓燕、北京通州患者妈妈李珊珊、黑龙江哈尔滨患者妈妈邢瑜不约而同表示,是承谕的文字和微笑,让她们认识到,即使孩子身患这么严重的罕见病,也可以勇敢地生活下去。
“承谕不仅是文学的追光者,更是爱与希望的引路人。”辽宁大连患者妈妈石红艳说,是承谕的勇敢和坚强,让DMD母亲们意识到,她们的孩子也都是正在创造奇迹的天使!
当吴承谕的文字成为照亮他人的火炬时,他也从中汲取了无尽的爱与暖。他写作成长的故事就是一曲“爱的循环”。
(记者 林富榕 郭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