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回顾2021—2025年这五年,凤里街道以“网格枫桥”治理模式为抓手,推动普法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党建引领方面,凤里街道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将普法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制定了《凤里街道“八五”普法实施方案》,明确“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同时,创新“党建+普法”模式,在10个社区设立“法治带头人”党员先锋岗,联动网格员、社区民警等力量,形成了“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普法网络。
阵地建设上,凤里街道打造了“一所三中心”普法主阵地,成立“蒲公英”普法志愿服务队,还设立了社区法治文化广场、侨亲法治服务站等特色平台。2023年街道综治中心获评泉州市“十佳”称号。此外,依托“凤里微警务”App和“凤里街道We服务”微信公众号推送普法案例,浏览量超10万次,实现了线上线下阵地联动。针对不同重点对象,凤里街道进行了精准普法。针对青少年开展“法治副校长进校园”活动,组织防欺凌、禁毒等主题讲座48场;针对流动人口推出“新凤里人法治课堂”,覆盖3.8万外来务工人员;针对老年人开展“反诈夕阳红”专项行动,劝阻潜在受骗案件120起。
科技赋能方面,凤里街道的“网格枫桥”数字化应用成效显著。通过“网格通”App,整合矛盾纠纷、法律咨询等模块,实现“线上派单-网格响应-闭环管理”。街道还建设了“智慧安防”小区34个,安装视频监控1300路,通过AI分析预警治安隐患,同步推送普法提示。在数据驱动精准普法方面,凤里街道运用大数据分析辖区高发纠纷类型,定向投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解读视频、法律问答等资源,电信诈骗发案率同比显著下降。同时,建立特殊人群动态数据库,对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等实行“一人一档”法治帮扶。此外,“云调解+普法”智慧解纷平台的打造,将调解、普法加入小微权力直播,实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形成了“调解-普法-预防”工作闭环。
多元共治方面,凤里街道深入推进法治实践融合。创新“两中心驱动、双网格融合”机制,化解矛盾纠纷成功率99%以上。设立“凤姐姐”调解工作室,吸纳妇联、侨胞代表等社会力量,化解涉侨产权纠纷81宗,相关经验获中新网等刊物刊登。法治文化品牌培育也颇具特色,凤里街道结合八卦街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创作闽南语法治快板、侨乡法治漫画等作品,举办“法治夜市”18场,参与群众超2万人次。五星、大仑社区成为泉州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培育“法律明白人”400余名,带动群众参与“平安合作社”等自治项目。
下一步,该街道将深化流动人口普法,推动“法治+文旅”融合,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深化“网格枫桥”模式,推动普法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为基层法治建设贡献力量。(记者 陈嫣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