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鸿山镇东园村传来喜讯,位于该村委会附近的两片总面积约35亩的旱稻田迎来丰收。这片曾经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如今在农业专家与市镇两级的支持指导下,成功转型产粮农田,为乡村振兴注入一抹亮色。
当日上午,记者在东园村村委会附近看到,眼前一片约20亩稻田里,市农业农村局、鸿山镇及东园村负责人正共同查看旱稻成熟情况,并划定验收区域。随着收割机轰鸣启动,金黄的旱稻被迅速收割进仓,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旱稻长势良好,稻穗饱满,待称重后估算每亩产量,以检验此次撂荒地改造成效。”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在市镇两级指导支持下,东园村深入挖掘村内可利用土地资源,对这两片撂荒地进行细致调研,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措施。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通过土地平整、杂草清除、排水沟渠梳理及灌溉管道布设等综合举措,原本凹凸不平、汛期积水、无雨干旱的撂荒地焕然一新,成为适宜种植的整片农田。
种植户艾先生透露,此次种植旱稻品种属于专家推荐、适合本地土壤特质的精选稻种,预估首季旱稻亩产超过800斤,加上相关政策补贴,一季收成基本实现“保本”。值得一提的是,首季旱稻收割完成后,秸秆将打碎还田,还能为下一季的地瓜种植积攒肥力,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同时,又能为种植户降本增效提高收入。
东园村撂荒地的改造,不仅提高乡村土地利用效率,更为村子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为乡村振兴积累经验、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径。
(记者 王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