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医院:省市共建“脑科中心” 打造区域“最强大脑”

2025-09-05 07:30

“医生,我妈都78岁了,继续治疗会不会反而增加痛苦?”今年8月,张奶奶(化名)的生命被颅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步步威胁,在石狮市医院脑科中心神经外科,家属眼眶泛红,对是否治疗犹豫不决。

入院那天,张奶奶因突发的剧烈头痛被紧急送医,查体时已出现神志嗜睡、颈部抵抗的症状,同时,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这些信号都在提示病情危急。在进一步的颅脑CT及CTA检查中,结果更是让人揪心:左侧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破裂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且颅内还存在多发血管狭窄。

对于高龄患者而言,这场手术难度极高,术后恢复也存在不确定性,家属为此陷入了两难。但是值得高兴的是,仅在接受治疗2周后,张奶奶便顺利出院,康复效果远远超出家属预期。这背后,正是石狮市医院当前倾力打造的区域“最强大脑”所提供的坚实支撑。

1 破壁融合成立“脑科中心”

今年4月,石狮市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福医附一医院”)签约,揭牌成立“医疗联合体”,共建“脑科中心”,这一举措打破神经内、外科传统壁垒,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让石狮及周边地区的疑难重症患者能够就近享受到省级同质化医疗服务。

石狮市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脑科中心


“在全国县域医院内,推动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融合并成立脑科中心的案例尚不多见,但‘破壁融合’已是现代神经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医附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石狮市医院脑科中心第一主任苏兴奋指出,脑血管病、脑卒中、帕金森病、癫痫、三叉神经痛、脑肿瘤等神经系统疾病,通常需要内科药物治疗与外科手术干预的紧密协同,而传统分科模式难以实现此类高效衔接。

此前,石狮市医院神经内、外科独立分设,难以形成诊疗合力,尤其在面对复杂疾病时,患者往往需要转诊至福州、厦门等地的上级医院接受治疗,奔波劳累,负担沉重。

脑科中心的成立有力扭转了这一局面。福医附一医院充分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资源优势,将人才、管理、教学“三位一体”平移至石狮,不断推动神经内、外科学科交叉与技术创新,让“大病不出市”的民生目标稳稳落地石狮。

2 省级优质资源下沉县域

依托紧密型“医联体”合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优质医疗资源正持续向石狮市医院脑科中心渗透,全方位赋能县域学科发展。

多学科共同探讨疑难病例(苏煜强/摄)


6月,福医附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苏兴奋就任石狮市医院脑科中心第一主任;7月,同院神经外科七区临时护理负责人、主管护师吴丽金出任中心护士长。在此基础上,中心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机制,打破县域人才瓶颈,增强学科发展后劲。

“我们计划推动福医附一医院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康复科等名医工作室成立,届时,相关学科专家将定期到石狮开展坐诊、讲座、查房、诊疗及手术带教。”石狮市总医院院长黄书琳介绍,医院还将选派业务骨干前往福医附一医院进修,并通过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机制,逐步打造自主人才梯队。

此外,中心将同步构建立体医疗网络,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全周期规范诊疗。向上,紧密衔接省级资源,一方面推进远程会诊平台建设,实现石狮患者的影像资料、病历信息与福医附一专家实时共享,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另一方面完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极疑难、复杂手术病例可快速上转至福医附一医院,进入康复期后再下转回石狮,让分级诊疗落地见效。

向下,延伸基层服务触角,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脑卒中等疾病的早期识别能力,同步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患者在中心完成急性期治疗后,下转社区接受康复干预,形成“急性期—康复期—长期护理”的无缝闭环。

3 系统学习 深化学科协作

融合的关键,在于持续打破内部壁垒。

脑科中心成立后,首先将神经内、外科病区整合至同一层,消除空间隔阂,并通过开展系统化、高频次的业务学习活动,加速驱动诊疗模式由“单科作战”向“多学科共治”革新。

推出首届诊疗方案系列专题讲座


召开护理规范化培训系列课程


5月,正式启动临床业务学习系列讲座,由该院神经内、外科专家轮流主讲,邀请相关科室参与授课,增进跨学科交流;7月,推出首届诊疗方案系列专题讲座,由福医附一医院及该院相关学科专家分别授课,提升学科应用实践能力,同时,召开首次护理规范化培训系列课程,为危重症患者救治中“评估—交接—延续护理”全流程同质化管理筑牢基础,更让省级优质经验精准下沉,赋能基层护理水平进阶。

破壁融合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受益。中心全面推行联合诊疗模式,组织神经内、外科医生共同阅片、研讨病情、快速决策,为患者争取宝贵救治时间。以急性脑卒中为例,究竟是采用神经内科主导的静脉溶栓、取栓及脱水治疗,还是施行神经外科手术减压,由专家综合评估后,选取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当前,我们还在推进‘联合专病门诊’建设,未来将由神经内、外科专家共同坐诊,患者在一个中心内就能享受从诊断、保守治疗到手术治疗乃至康复的全流程服务。”黄书琳表示。

4 多项技术突破造福患者

融合的成效,很快在临床实践中得到验证。

实施后颅窝减压手术


面对张奶奶复杂的病情,脑科中心没有放弃,神经外科主治医师谢波从病情解读、方案细节到术后护理、康复预期,逐一分析,打消家属顾虑。

而真正的挑战,始于术前的主动脉弓DSA造影。影像清晰显示,张奶奶的左侧颈总动脉开口与主动脉弓呈平行状态,这是临床中棘手的“倒反天罡”横行弓情况。若按传统经股动脉路径操作,需“逆路”穿行,风险极高。

“改道!经右侧桡动脉走!”神经外科团队迅速调整策略,采用“右侧桡动脉—右侧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左侧颈总动脉”的路径破解难题,完美避开血管解剖结构的阻碍。这也是石狮市医院首次尝试通过该路径治疗颅内动脉瘤,标志着脑科中心在神经介入领域迈出了新的一步。

“脑科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省级技术带教与示范,有效填补外伤急诊、脑血管病、脑肿瘤等技术空白,让更多患者留在本地治疗。”石狮市总医院党委书记孙飞轮指出,中心已先后开展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包括颅内复杂多发动脉瘤一期介入术)、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术,神经内镜下脑血肿小骨窗清除术、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显微镜下脑动脉瘤夹闭术、脑动静脉畸形切除术,以及颅内肿瘤(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切除术等微创或高难度手术。

孙飞轮表示,下一步,中心还将拓展功能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等领域技术,并联合重症医学科筹建神经重症监护室、神经康复病房,共同提升神经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

(记者 黄翠林 通讯员 陆平)

热点新闻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