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厦两地“圆桌会议”共同保护“最美小鸟”

2025-07-25 10:01

一只衔着猎物的栗喉蜂虎在巢外吸引雏鸟出巢

有关各方实地踏勘石狮峡谷旅游路栗喉蜂虎繁殖地

泉州厦门两地交流,共同保护栗喉蜂虎!7月22日,闽南栗喉蜂虎栖息地保护修复“圆桌会议”在石狮举行。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泉州市观鸟学会、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志愿者委员会、石狮市自然资源局等单位有关专家、工作人员共聚一堂,分享交流两地栗喉蜂虎保护经验做法,探讨建立同步监测、同步调查、同步巡护等工作机制,共同保护闽南地区“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

当日上午,各方实地探访栗喉蜂虎在石狮的“家”——峡谷旅游路,了解分析该区域栗喉蜂虎生态环境。今年,“中国最美小鸟”栗喉蜂虎石狮之旅进入第四季,超百只栗喉蜂虎从东南亚向北迁徙至石狮峡谷旅游路“安家产子”。进入7月,栗喉蜂虎雏鸟陆续出巢,跟随父母学习飞翔、觅食等技能,目前绝大部分雏鸟已离巢飞往周边区域,仅有个别巢穴可见栗喉蜂虎飞入洞内喂食。

“石狮栗喉蜂虎栖息地筑巢区可用面积,大约是厦门的六七倍!”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级主任科员段道清表示,“筑巢区可用面积比较大,可做文章比较多”,具体而言,包括筑巢区前方的植被清理后,可设置一些枯树,增加栗喉蜂虎停歇点;种植格桑花、绿化橘等,吸引蝴蝶、蜜蜂、蜻蜓等,增加栗喉蜂虎食物;筑巢区即土崖垂直面下方的植被进行全面清理,利于栗喉蜂虎筑巢;土崖下方的水塘可作保留,利于蜻蜓等昆虫繁殖,等等。

栗喉蜂虎,是厦门的常客。2011年,厦门在五缘湾设置栗喉蜂虎保护区,成为全国首个设在市中心的鸟类保护区。如今,厦门栗喉蜂虎的数量逐渐增多,从最初只有几十只,至2024年,到保护区繁殖的亲鸟已经超过200只。据悉,厦门在保护栗喉蜂虎及其栖息地方面,近年来开展了诸多有益探索,包括为栗喉蜂虎安装微型GPS卫星定位追踪器、在鸟类栖息地设置鸟鸣监测系统等,研究栗喉蜂虎的生活习性、活动轨迹、活跃热度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给15只栗喉蜂虎装上了微型GPS卫星定位追踪器,这也是我国首次给栗喉蜂虎安装无需回收的GPS追踪器。今年6月23日起,科研人员陆续收到的回传数据显示:厦门金门两地栗喉蜂虎“家族”有交流,这15只栗喉蜂虎中,有9只频繁往来于厦门和金门之间。

厦门在保护栗喉蜂虎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泉州栗喉蜂虎保护提供了有益借鉴。在当日举行的“圆桌会议”上,泉州厦门两地有关人士就“鸟鸣监测系统”“微型GPS卫星定位追踪器”等鸟类监测科技成果运用,以及开展同步监测、同步调查、同步巡护等工作机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今年2月,石狮正式启动栗喉蜂虎五年保护规划,并在泉州地区首次开展栗喉蜂虎栖息地保护性修复,修复上千巢穴,迎接“中国最美小鸟”。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本季栗喉蜂虎筑巢量达410个(含迷惑巢),标志着石狮市栗喉蜂虎栖息地保护性修复项目成效初显。按照规划,石狮将进一步推进栗喉蜂虎栖息地保护性修复,近期目标包括,在栗喉蜂虎非繁殖期对项目范围区内实施环境清理,并配备停车场、闸口、围栏、廊道、观鸟屋、抽水设施、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提前种植草本植物与花卉植物,为栗喉蜂虎繁殖期间提供充足食源,等等。(记者 林恩炳)

热点新闻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