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节能生活 小习惯汇聚大能量

2025-06-26 09:44

当下正值全国节能宣传周(6月23日至29日),记者近日采访了三位老人,他们将各自的“节能秘籍”融入生活日常,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小习惯也能汇聚绿色大能量”的真谛。

老人骑行转出低碳人生

每天清晨6时许,年过七旬的王老就会骑着他那辆半旧的自行车驶出长福社区。去菜市场买菜时,他的车篮里总放着一个布兜。“塑料袋用一次就扔不环保。”于是,他让老伴给他专门准备了一个可反复使用的布兜装菜。

“从退休到现在,少说也骑了5万公里。”王老指着车把上磨损的防滑胶套笑道。“买菜来回3公里,骑车15分钟就到,既省了油钱,还锻炼了身体,尾气也少排了。”

王老喜欢灯谜创作,每逢节庆日之际,他就会骑上他的自行车现身各大活动现场。除了市区,他也经常受邀前往蚶江、灵秀等地参加灯谜活动,而他使用的交通工具依旧是自行车。王老告诉记者,只要他身体硬朗,他会一直将绿色出行坚持到底。

阿伯走楼梯的节能生活

家住五楼的林阿伯,搬进龙福小区已有五年多。这些年,他从来不坐电梯上下楼,而是步行走楼梯。“我们住的楼层低,每天步行爬楼梯,权当锻炼身体了。”林阿伯说,爬楼梯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减少电梯日常的使用频率,也可以节能。

在家中,林阿伯的节能习惯更是细致:空调永远设在26℃至28℃之间,冬天从不开制热模式。“多盖条毯子比开空调暖和,还不费电。”在林阿伯家中,记者看到,他的每个房间的灯都贴着“随手关”的便签,“今年上半年,我家电费就比去年上半年少了100多度,省钱是小事,但节约用电却是一个好习惯。”

阿嬷一水多用的“节水经”

“淘米水别倒,泡发干货最干净!”58岁的蔡大姐在厨房忙活时,总爱向家人“传授经验”。在她看来,节水不是“抠门”,而是对资源的敬畏。在日常生活中,她每次洗手打肥皂时必关水龙头,淋浴擦沐浴露时也会暂停水流。“许多人可能不太注意,空流1分钟至少会浪费2升水,够浇一盆花了。”蔡大姐说。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日常“一水多用”堪称教科书级。生活中,她会用淘米水先泡发木耳、海带,再用来洗菜;洗菜水沉淀后倒入浇花壶,连擦地的水都是她洗衣服后的最后一道漂洗水。“我家每月用水量比邻居少许多,水费省了不说,看着水没浪费,心里更踏实。”蔡大姐带记者参观了她的阳台,阳台上的绿萝、花草等长得郁郁葱葱,旁边还放着一个用来储水的大桶。

(记者 刘晓娟)

■采访手记

节能不是口号 是日常的实践

今年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降碳,你我同行”,而在石狮,这三位老人早已用多年的坚守,写下了最朴素的答案:绿色生活,即是最好的传承。

从骑单车到走楼梯,从水龙头到空调遥控器,三位老人日常中的坚持证明:节能减排从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化作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这些银发族的绿色日常,正化作全国节能宣传周里最生动的注脚——或许我们无法立刻改变世界,但每一次骑行、每一度电的节省、每一滴水的循环,都在为地球降温。

热点新闻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