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蔡永生,市委副书记、市长余志伟部署防御台风“格美”工作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郭浪滔调研海上应急救援基地建设
市防汛办昼夜奋战、统筹调度
蚶江中学谢清雅老师(左三)在第7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决赛中获佳绩
每年5月12日举办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咨询活动
你还记得2023年防抗强台风“杜苏芮”吗?
你有注意到宝盖山、灵秀山森林防火AI“千里眼”吗?
你知道石狮有多少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吗?
……
今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8年12月,石狮市应急管理局组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协调组织市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奋力扛稳防灾减灾责任担当,全力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灾害风险,迎接一次又一次风雨挑战,为石狮“贸工兴城、富民强市,高质量打造全域共富先行示范区”提供安全稳定保障。
风雨逆行保安澜
“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7级!”“路径、强度很像‘莫兰蒂’!”“过程累积雨量预计可达150—280毫米,局部超350毫米”……2023年7月下旬,第5号台风“杜苏芮”来势汹汹。
“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做最充分的准备!”2023年7月24日石狮市委常委会、7月25日全市防汛防台风部署调度会议,市委书记蔡永生、市长余志伟专题部署防御台风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入驻市防指坐镇指挥调度,并前往一线检查指导;市四套班子领导分赴挂钩镇(街道)和分管领域现场抓落实;市应急管理局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市防汛办)坚守防汛指挥“神经中枢”,上传下达、统筹调度、通宵达旦;各镇(街道)、防指各成员单位快速响应、尽锐出战……
台风红色预警!Ⅰ级应急响应!全市“三停一休”!2023年7月27日上午8时,石狮市防台风应急响应级别升至最高级。“与风雨赛跑,为城市守夜!”在市委市政府及市防指的指挥调度下,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握指成拳,筑起一座防御台风的铜墙铁壁——
全市在册的739艘渔船全部在港避风,船上人员全部撤离上岸;全市转移、疏散、安置人员11058人;全市104个在建工地全部停工,关闭黄金海岸、红塔湾等景区景点11个;56支抢险救援队伍1100多人集结待命,各类抢险救灾物资积极落实;全市一线防汛人员配备“五小件”1345套……风愈近!防愈紧!城愈固!
“15级,50米/秒!今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有记录以来登陆泉州的最强台风!”2023年7月28日上午9时55分,第5号台风“杜苏芮”以强台风级别在晋江沿海登陆,狮城暴风骤雨。“万分危急!人不出门、车不上路!”石狮全市进入静默状态,闻令而行、令行禁止,体现了人民群众高度的行动自觉。
通电、通水、通路……当日下午,台风“杜苏芮”影响减弱后,石狮迅速按下“恢复键”,7月29日晚,台风“杜苏芮”登陆后36小时内,石狮各领域、各行业灾后恢复的消息不断传来。风雨过后,全力以“复”,石狮跑出灾后恢复“加速度”!
防抗台风“杜苏芮”,是石狮防汛人风雨逆行保安澜的缩影。2019年以来,石狮共经历25场台风考验,先后启动25次防台风应急响应、28次防暴雨应急响应。“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地处闽南、三面环海的石狮,在与台风的一次又一次交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石狮市不断组织完善和优化《石狮市防汛防台风抗旱应急预案》,建立健全暴雨及次生灾害预警“叫应”机制、石狮市防汛防台风转移避险工作机制,形成“转移避险工作流程图”,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群众转移避险提供翔实的工作指南。
森林防火护青山
高扬程水泵、高压接力水泵、移动蓄水池、应急照明系统……得益于国债项目支持,2024年以来,石狮陆续为市、镇(街道)投用一批森林防火扑救和综合保障装备器材。今年清明前夕,市应急局通过“训战结合”的方式在各镇(街道)开展巡回培训,并同步将高压水泵、移动蓄水池等关键设备预置至各森林防火卡口前端,确保新装备在复杂火场环境“拿得出、用得好”。
石狮市林地主要位于灵秀山省级森林公园、宝盖山风景名胜区等19座主要山体,林区面积大、分布广。近年来,降雨量偏少、气候较为干燥,因游客活动、清明祭祀、农民焚烧秸秆等行为,一旦发生火灾,容易迅速蔓延扩大,且扑救处置难度大。为破解森林防灭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近年来,石狮推行“以水灭火”新模式,提升“AI监控”智慧水平,有效提升森林防灭火新质建设能力。
——以水灭火,为森林防灭火备足“应急水源”。“水是扑灭森林草原火灾最好的武器!”在近年来建设的森林防灭火基础设施基础上,石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巩固提升防火水源储备体系,为森林防灭火备足“应急水源”。2024年,市森防办(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协调,联合市自然资源局、城管执法局,分别由市国投集团、文旅集团代建,对灵秀山消防供水系统实施改造提升,在宝盖山建设应急水源系统,相关工程相继完工。
——科技赋能,为森林防灭火培育“新质战力”。2021年12月,市森防办首次引入森林防火高空AI智慧监控系统,12处高空AI监控摄像头全天候守护灵秀山、宝盖山重点防护林区。2024年,结合福建省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预警指挥项目(视频监控及应急响应部分),投入140余万元对原有森林防火高空AI智慧监控进行更替,建设完成14套热成像双光谱视频监控设备,实现有效瞭望半径3公里,让石狮森林防火更加“耳聪目明”。此外,一批森林防火太阳能语音灯柱于2024年11月在宝盖山风景区“上岗”,当人员或车辆出现在灯柱前方12米范围内,灯柱会自动播放森林防火警示语音。
——加强培训,提升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2019年以来,市森防办共组织22场“森林草原防灭火业务大讲堂”,举办4次全市森林防灭火业务培训暨器材演练、2次全市森林消防应急综合演练;全市9支森林消防队伍每季度开展实战拉练演练,严格队伍管理、规范处置流程,进一步提升基层处置森林火情效率。
防震减灾筑堡垒
“有感地震!35秒倒计时……”2024年4月3日早晨,石狮市第七实验小学校园,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终端警报声响、闪爆灯亮……
“地震!快!大家赶紧蹲下!”正伏案早读的同学们立即采取避险措施。不久后,窗户突然震动,地板轻轻摇晃。10秒钟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迅速撤离教室;30秒后,所有人疏散到学校大操场。
这不是演练,是实战——当日上午7时58分,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福建多地震感强烈。“教科书”式的地震应急疏散在石狮各学校上演,紧急疏散、安全避险,紧张而有序。
全市学校地震应急何以有方?一是技防升级,二是训练有素,三是地震科普。
“秒级预警,分级速报!”2018年以来,石狮完成256台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终端布设安装,实现全市公办学校、医院及村居基本覆盖,让人“跑”在地震前面。此外,市应急局(地震办)每年举办“地震台站开放日”活动,组织学校师生现场参观,聆听地球“心跳”,揭开地震台站的“神秘面纱”。
练在平时,用在“震时”。每年,石狮各中小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学校师生应急避险意识、紧急疏散水平、教师队伍应急能力等都取得长足进步。仅2024年,市地震办公室、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全市各类学校开展包括地震避险在内的各类应急演练达369场,参与师生27.7万人次。
地震科普,屡获佳绩。2023年5月,蚶江中学谢清雅老师在第7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决赛中夺得三等奖,实现石狮市在全国该项赛事中零的突破;2024年3月,石狮市鹏山实验学校蔡嘉欣老师在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暨第八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福建赛区决赛中荣获二等奖;2024年12月,石狮市鹏山实验学校荣获2024年度福建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称号;2025年2月,石狮3人被聘为“福建省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
地震应急避难场“救”在身边!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31个,其中Ⅰ类避难场所1处、Ⅱ类避难场所1处、Ⅲ类避难场所12处、Ⅳ类避难场所17处,全市应急避难场所有效避难面积达19.6万平方米,可疏散安置总人数约10.85万人。2024年4月,“石狮市应急管理一张图”系统上线运行,将全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全部纳入,并接入百度、高德、腾讯等导航软件,实现一屏速览、一键导航。
综合减灾强保障
五年来,石狮市在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自然灾害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市应急管理局承担市减灾委办公室日常工作,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自然灾害管理体制基本建立,灾害风险综合会商研判、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救援队伍提前预置、扁平化指挥协调等机制进一步健全。出台《石狮市“十四五”应急管理专项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防灾抗灾减灾分项目标,努力建成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集约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
——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明显增强。2022年,完成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石狮市应急管理局荣获“福建省第一次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绩突出集体”称号。多年来,石狮市采取全市统保和省、市、县三级补助的方式,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泉州市分公司签订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减少群众因灾造成的损失,提高居民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仅2023年,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理赔达206起,赔付金额24万余元。2022年,作为省级重点项目、石狮市民生工程,蚶江水头排涝枢纽工程建成投用,城市抗灾设防水平不断提升。
——救援救灾救助能力显著提升。2023年,石狮在锦尚镇率先试点建设标准化应急管理站,并于2024年在灵秀镇、宝盖镇建设2个标准化应急管理站,将应急服务送到园区、企业、群众家门口。积极申请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国债项目,2023年以来,投入500余万元购置森林防灭火、防汛、地震救援等多种类应急装备物资。今年3月,向祥芝渔港义务救援协会海上应急救援基地配发摩托艇、无人机、抛投器、遥控救生器等6种新装备,该基地已拥有30余项救援装备,应急救援力量更为立体。目前,全市已建立健全4支社会救援队伍,10支镇(街道)和园林防卫中心应急救援队伍。
——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显著增强。石狮市“五个一百”公共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圆满完成,将西洋公园打造成为集发布灾情预警资讯、应对处置灾情、宣传科普知识、群众休闲健身学习于一体的安全文化主题公园,不断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202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发布动态,通报表扬石狮市“11·17”森林火灾、“9·5”地面塌陷等两起自然灾害成功避险案例,市应急局、蚶江镇政府、湖滨街道办事处、莲塘村民委员会、林边社区居委会及多位个人受到通报表扬。
记者 林恩炳 颜华杰 通讯员 陈颖辉 蔡江萍 王丽明 林键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