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出美丽乡村需要基层干部“穿针引线”

2022年04月27日 11:15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基层干部身处党和政府面对群众的第一线,是连接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这穿针引线之人,“绣”出美丽乡村需要用好基层这根“针”。

“绣”出美丽乡村,需要建设一支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基层干部队伍。乡村振兴工作任重道远,其过程必然充满各种严峻考验,惟有坚定初心使命才能知重负重、久久为功。带领人民抵抗恶劣环境筑起“绿色长城”的谷文昌,几十年如一日在悬崖峭壁开沟引渠的当代愚公黄大发,牺牲在扶贫一线的时代楷模黄文秀……正是因为理想信念,他们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基层干部要把理想信念作为照亮前路的灯,并将之转化为对奋斗目标的执着追求,才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不惧任何风险挑战,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绣”出美丽乡村,需要提高基层干部“绣花”硬本领。乡村振兴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方方面面,做好并不容易。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如果自身本领不足,将会导致不会为、不敢为。惟有与时俱进,善学善用,积累基层经验,总结群众方法,才能用学习克服“本领恐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新时期的基层工作,就不能满足于以往传统的“老办法”,而是要结合工作,勤于学习,及时进行“充电”和“加油”,创新更多“新办法”、“新路子”,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绣”出美丽乡村,需要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实施的好坏,只有群众才是最清楚的,这就要求基层干部要俯下身子,耐下性子,走到群众当中去,“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倾听群众对于政策实施的想法,将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基层的真实情况及时反馈,切实提高增强政府工作的预有效性。基层干部要成为广大群众的“传声筒”,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要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传递上来,架起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小康不小康,关键靠老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参与,基层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精心“绣”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者:锦尚镇政府许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