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总工会职工子女暑托班自7月7日开班以来,已有一周时间。在这充满蝉鸣与欢笑的7天里,从革命精神的传承到安全意识的筑牢,从非遗技艺的体验到体能素质的锤炼,一系列特色课程不仅为职工子女搭建暑期成长平台,更以闽南文化、非遗传承等亮点工作,让这个夏天充满别样的文化温度。
作为本周课程的重中之重,“非遗进课堂”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闽南传统文化,成为暑托班最鲜明的特色。宝盖镇暑托班里,只见泉州木偶戏传承人指尖轻捻丝线,木偶便在台前迈着碎步演绎民间传说,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接过简易木偶,在“提、拨、勾、挑”的尝试中,感受“木石有情、傀儡有灵”的技艺精髓。在永宁镇暑托班的闽南童谣课上,李显扬老先生用带着海风气息的方言念起《天上一块铜》,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学起来,软糯童声与沧桑乡音交织,让闽南童谣在课堂焕发新生。鸿山镇的脸谱油纸伞、永宁镇的漆扇制作现场,孩子们挥毫泼墨,将对美的理解绘于伞面扇骨,晾干后的作品虽显稚嫩,却承载着文化传承的种子。这些课程打破传统托管的边界,让暑托班成为闽南文化的“传习所”。
一周来,各暑托班亮点频现:锦尚镇的革命故事课上,周国球老师讲述的石狮新四军事迹,让孩子们在历史细节中厚植家国情怀;凤里、湖滨街道的安全课堂,通过情景模拟、知识问答,让安全意识深植孩子们心间;灵秀镇的运球大赛、公安系统暑托班的“站军姿”,则让孩子们在运动中学会协作与坚韧。
石狮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暑托班的初心不仅是“看护”,更是“培育”。未来,工会将继续深耕本土文化资源,让非遗传承、闽南文化等特色课程成为常态,以多元课程体系护航职工子女成长,既解职工后顾之忧,更让孩子们在这个夏天收获知识、传承文化、锤炼品格,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记者 陈嫣兰)